桥架厂家
免费服务热线

Free service

hotline

010-00000000
桥架厂家
热门搜索:
行业资讯
当前位置:首页 > 行业资讯

【资讯】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0马铜铃

发布时间:2020-10-17 17:38:12 阅读: 来源:桥架厂家

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

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是在水稻叶龄模式、水稻群体质量栽培等理论与技术成果的基础上,适应现代稻作发展趋势提出的新型栽培技术体系,它具有高产、省工、节本、精确定量的优点。该技术体系是在根据品种特性、目标产量、栽培方式确定适宜基本苗的基础上,促进有效分蘖,在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前够苗,通过水肥调节,控制无效分蘖,把茎蘖成穗率提高到80%-90%和70%-80%,再通过适时适量施用穗肥,主攻大穗,协调足穗与大穗以及与提高结实率的矛盾,获得高产。

1、把握好叶龄期

一是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。通式为主茎伸长节间5个以上、总叶龄14片以上的品种,中小苗移栽时为N-n叶龄期,大苗移栽时为N-n+1叶龄期。伸长节间数(n)4个以下,总叶龄13以下的品种,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为N-n+1叶龄期。如17叶6个伸长节间的品种,中小苗移栽时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为11叶龄期。

二是拔节叶龄期。通式为N-n+3叶龄期,或用n-2的倒数叶龄期表示。如12叶4个伸长节间的品种拔节叶龄期为11叶龄期,即倒2叶龄期。

三是穗分化叶龄期。通式概括为叶龄余数3.5—破口期,经历了穗分化的5个时期。

2、控制好群体

高产群体应在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之初够苗,以后要及时控制无效分蘖;在拔节叶龄期达高峰苗期,高峰苗为预期穗数的1.2-1.3倍和1.2-1.4倍;此后分蘖逐渐下降,至抽穗期完成穗数,此时群体中存活的无效分蘖应在5%左右。控制群体在叶龄余数为0的孕穗期封行期。

在有效分蘖期,为促进分蘖,群体叶色必须显“黑”;到了N-n叶龄期够苗时,叶色应开始褪淡,可使无效分蘖的发生受到遏制。到了无效分蘖期至拔节期,即N-n+1叶龄期至N-n+3叶龄期,为了有效控制无效分蘖和第一节间伸长,群体叶色必须“落黄”,群体才能被有效控制,高峰苗少,通风透光条件好,碳素积累充足,为施氮肥攻大穗创造良好的条件。从倒2叶龄开始直至抽穗,叶色必须回升至显“黑”。碳氮代谢协调平衡,有利于壮杆大穗的形成。抽穗后的25天左右期间,叶片颜色仍应维持在顶4=顶3,使叶片保持旺盛的光合功能。以后下部叶片逐步衰老,至成熟期,植株仍能保持1-2片绿叶。

确定好基本苗

基本苗的确定要符合恰于N-n叶龄期够苗,确保穗数,并能有效控制无效分蘖,提高成穗率的要求。基本苗数为:X(合理基本苗)=Y/ES。

3、精确施肥

合理确定氮肥总量。氮肥的施用总量应为:氮=〔目标产量的吸氮量-土壤供氮量〕/氮肥当季利用率。目标产量的需氮量可用高产水稻每百公斤产量的需氮量求得。各地高产田百公斤需氮量不同,因此,应对当地的高产田实际吸氮量进行测定。土壤的供氮量,可用不施氮的稻谷产量及其百公斤稻谷的需氮量求得。各地测土配方施肥试验可以为当地土壤供氮量的确定提供参考。影响氮肥当季利用率的因素很多。但在同一田块,只要注意氮肥不要过多、施肥方法上防止逸失,合理调整基蘖肥和穗肥的比例,实行合理的“前氮后移”,完全可以把氮肥的当季利用率提高到40%-45%。通过确定氮素的适宜用量后,再按三要素合理比例,确定磷钾的适宜用量,氮、磷、钾的比例一般为1∶0.45∶1-1.2。

化肥实行前氮后移。基蘖肥和穗肥的施用比例,5个伸长节间品种应为5.5∶4.5(6∶4-5∶5),4个伸长节间的双季稻品种为6.5∶3.5(7∶3-6∶4),这是精确定量施氮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定量指标。5个伸长节间的品种,拔节以前的吸氮量只占一生的30%左右,长穗期占50%左右,因而穗肥的比例可以提高到45%左右(40%—50%)。4个伸长节间的品种,拔节前吸氮量已达一生的50%,故穗肥的比例只能提高到35%左右 (30%—40%)。基肥一般应占基蘖肥总量的70%—80%,分蘖肥占20%—30%,以减少氮素损失。机栽小苗移栽后吸肥能力低,基肥占基蘖肥总量的20%—30%为宜,70%—80%集中在新根发生后做分蘖肥用。

施有机基肥时,氮肥前后比例应适当调整。增加基肥速效氮,弥补分蘖期秸秆腐烂和稻苗争氮。秸秆分解后释放氮,主要供穗肥之用。

准确掌握施肥时间。基肥在整地时施入,部分用做面肥。分蘖肥在秧苗长出新根后及早施用,一般在移栽后1个叶龄施用,小苗机插的在移栽后长出第2、第3叶龄时分1次或两次集中施用。机插分蘖肥施得较迟,一般只施用1次。切忌在分蘖中后期施肥,以免导致无效分蘖期旺长,群体不能正常落“黄”。如遇分蘖后期群体不足,宁可通过穗肥补救,也不能在分蘖后期补肥。

穗肥一定要看苗施用。群体在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够苗后,叶色开始褪淡落黄,顶4叶叶色淡于顶3叶,可按原设计的穗肥总量,5个伸长节间品种分促花肥、保花肥两次施用,促花肥占穗肥总量的60%-70%,保花肥占30%-40%;4个伸长节间的品种,穗肥以倒3叶露尖1次施用为宜。如果在N-n叶龄期不够苗,或群体落黄早,出现在N-n叶龄期,5个伸长节间的品种应提早在倒5叶露尖开始施穗肥,并于倒4叶、倒2叶分三次施用,氮肥数量比原计划增加10%左右,三次的比例为3∶4∶3;4个伸长节间的品种遇此情况,可提前在倒4叶施用穗肥,倒2叶施保花肥;施穗肥总量可增加5%—10%,促花、保花肥的比例以7∶3为宜。如果N-n叶龄期以后顶4叶顶3叶,穗肥一定要推迟到群体叶色落黄后才能施用,只要施一次,数量要减少。

4、精确灌溉

活棵分蘖阶段。中大苗移栽的,移入大田后需要水层护理,浅水勤灌。小苗移栽的,移栽后的水分管理应以通氧促根为主。机插稻一般不宜建立水层,宜采用湿润灌溉方式,待长出一个叶龄发根活棵后,断水露田,进一步促进发根,待长出第二片叶时,才采用浅水层结合断水露田的方式。穴盘育苗抛秧的发根力强,移栽后阴天可不上水,晴天上薄水。2—3日后断水落干促进扎根,活棵后浅水勤灌。

通过精确灌溉控制无效分蘖。精确确定搁田时间。控制无效分蘖的发生,必须在它发生前2个叶龄提早搁田。例如欲控制N-n+1叶位无效分蘖的发生,必须提前在N-n-1叶龄期,当群体苗数达到预期穗数的80%左右时断水搁田。土壤产生水分亏缺的搁田效应在N-n叶龄期,但对够苗没有影响,被控制的是N-n+1叶位对水分最敏感的分蘖芽,便最受到抑制,在N-n+1叶龄时不能发生。搁田效应持续两个叶龄,同时也使N-n+2叶龄无效分蘖也被抑制。搁田的标准:土壤的形态以板实、有裂缝行走不陷脚为度;稻株形态以叶色落黄为主要指标,在基蘖肥用量合理时,往往搁田一、二次即可达到目的。在多雨地区,搁田常需排水,但在少雨地区,可通过计划灌水来实施,灌一次水,待进入N-n-1叶龄时,田间恰好断水。

长穗、结实期浅湿交替灌水。长穗期田间经常处于无水层状态,灌2—3厘米水,待水落干后数日,再灌2—3厘米,如此周而复始,形成浅水层与湿润交替的灌溉方式。这种灌溉方式能使土壤板实而不软浮,有利于防止倒伏。在收获前一周断水,防止断水过早。

责任编辑:高晓川

ap辅导

alevel数学补习

alevel补课机构